饮用水是怎么消毒的?

 

 

img1

 

消毒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饮用水消毒目的是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据研究,可污染饮用水的致病微生物有上百种,为杜绝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人体健康,生活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方可供饮用。

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img2

 

氯化消毒

氯化消毒是指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用水消毒的一种方法。供饮用水消毒的氯制剂主要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和有机氯制剂等。氯的杀菌作用机制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病毒缺乏一系列代谢酶,对氯的抵抗力较细菌强,氯较易破坏-SH键,而较难使蛋白质变性。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是极为有效的饮用水消毒剂,对细菌、病毒及真菌孢子的杀灭能力均较强。对微生物的杀灭原理是: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性和渗透性,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可与半胱氨酸、色氨酸和游离脂肪酸反应,快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使膜的渗透性增高;并能改变病毒衣壳,导致病毒死亡。二氧化氯具有爆炸性,故必须在现场制备,立即使用。

 

臭氧消毒

 

img3

 

臭氧是极强的氧化剂,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大13倍。臭氧极不稳定,需在临用时制备,并立即通入水中。臭氧的杀菌和除病毒以及氧化有机物的作用均很强。对微生物的杀灭原理是:臭氧加入水后即放出新生态氧,新生态氧具有很大的氧化能力,可氧化细菌的细胞膜而使其渗透性增加,细胞内容物漏出,也可影响病毒的衣壳蛋白,导致病毒死亡。

 

 

紫外线消毒

 

img4

 

波长200~295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波长254nm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紫外线对病原微生物杀灭作用的原理是:当微生物被照射时,紫外线可透入微生物体内作用于核酸、原浆蛋白与酶,使其发生化学变化而造成病原微生物死亡。紫外线消毒的优点是接触时间短、杀菌效率高、不影响水的嗅味;缺点是消毒后无持续杀菌作用,价格贵。

 

氯化消毒具有操作简单,消毒效果好,技术成熟,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在国内主要水厂均有应用。但当原水中有机物较多,宜采用二氧化氯或紫外线消毒。在实际的给水消毒处理中,可通过水处理规模、深度及经济条件、水质等方面了解各种消毒方式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以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的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